《印光法师嘉言录》白话——告注重因果

E-mail 打印 PDF

 

六、告注重因果

甲、论因果之理
译文:因果一法是佛教入门的初步法门,也是儒家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至关紧要的方针。【书二】十
译文:因果的道理,是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的权巧方便的法门。当今之时,如果不以因果教育作为救国救民的紧急要务,任你智慧、权巧、道德如何高超,都如同虚设一般。因为现在的人不讲道理,并且目无王法的缘故啊。【书二】十一
译文:古圣先贤无不战战兢兢,进行自我修持,所以他们的心念不随外在富贵穷通的境界所转变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现在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于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之间,尚且不能全部如法相处。稍有点见识的人便想做世间出格的高人。如果没得到权柄,就会肆意散布他的狂妄不明事理的言论,惑乱世间正确知见,诬陷民众的良知。已经得到社会地位的人,则放纵他暴虐的恶念来误国害民。他们的病根,就在于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师友,没有用因果报应的道理启迪他们。假使他们稍微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,连举心动念都会有所畏惧,而不敢放肆纵欲。就算他不想做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的圣贤之人,也是不可能的啊。所以说天姿高的人更应该从浅近的因果着手。不要以为是小小善事就不去做,不要因为点滴恶事而去做。年少时栽培养成了习惯,好像小树有个标杆就能使它长直。等到它长成参天大树,想让它弯曲也是不可能的。【书二】十一
译文:医生治病,急病先治标,慢病则先治本。就好像一个人咽喉臃肿,饮食吞咽很难,呼吸也很困难。医生必定先使其咽喉消肿,然后再按病原,调理脏腑。如果不先消除咽喉的肿胀,那这个人立刻就会死掉。就算有治本的良方妙药,那还有什么作用呢?因果一法,就是当今消肿的妙法啊。然而因果一法标本兼治。根机浅的人靠它可以改恶修善。根机高的人靠它可以断惑证真。乃至彻上彻下,从博地凡夫,以至圆满佛果,皆不能离开因果二字,哪里只是治标的法门呢!【书二】二三
译文:因果这一法则,是世出世间的圣人,将凡夫造就成圣人的大冶洪炉。若最初不将因果的道理研究透彻,那么等到通宗通教后,或许会做错落因果的事。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,超升便无望了。不要说因果的道理浅近而忽略它。如来成就正觉佛果,众生堕落三途六道,都没有超出因果之外。而凡夫心量狭小,佛经中所说的大因大果的地方,或许领会不及。应当用世间浅近的因果,作为进入超胜因果的方便。如《文昌阴骘文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等。等熟读后,并且依教奉行,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良民,人人都可以了脱生死。(《感应篇》,扬州藏经院有《感应篇汇编》,是古今注此篇者之冠,文理俱佳,有四本。我前年曾刻《安士全书》在《文钞》中有二序,可以知道其大概意思),这本书的书版现存扬州,各经房都有流通。确实是挽救世风,教导民众向善的首要书籍啊。【书二】二九
译文:从前,白居易问鸟窠禅师说:“什么是佛法大意”禅师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白居易说:“这两句话,三岁孩童也会这么说。”禅师说:“三岁孩童虽然能说,可是八十老翁未必能做到。”要知道,这是一切学佛人最重要的一句话。【书二】三十
译文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这二句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简略戒经,千万不要小看它,应该从我们举心动念的地方细心审察。如果能推究达到极点,尚且可以成就佛道,何况其他福德智慧的果位呢。【书一】九六
译文:佛陀开示持戒修善的法门,为众生开辟了一条通向人道、天道的平坦大路;详明地宣讲因果报应的道理,陈述了一个趋吉避凶的良好策略。所谓持戒修善,就是持五戒、修十善,五戒中不杀生,即是仁。不偷盗,即是义。不邪淫,即是礼。不妄语,即是信。不饮酒,则心地清明,神识不昏迷而真理显现,此即是智。五戒如果能够全部持守,则不堕落于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这三途中,恒常投生于人道。这与儒家的“五常”大致相同,但是儒家只是让人“克尽仁义”,而佛门则兼带说明“三世因果”。 修持十善,就是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这叫身三善业。不妄言,不绮语,不两舌,不恶口,这叫口四善业。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这叫意三善业。十善与五戒内容大致相同,而五戒大部分是约束身体行为,十善大部分是约束起心动念,十善业如果具足,必定可以上生到天界。至于佛陀遇到为人父者,就对他说要慈爱子女;遇到为人子者,就对他说要孝养父母,遇到为人兄长者;就对他说要友爱弟妹,遇到为人弟妹者,就对他说要恭敬兄长。这些伦常教化,都是希望每个人能尽自己应有的本分,令他们在世间伦常上没有欠缺,然后能随顺世间的事相,进而修习出世间的佛法。广泛地开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,堕地狱或升天堂只由每个人的业力感召的结果。这是释迦如来以最彻底的慈悲心,想让一切众生永远脱离一切痛苦,永远享受一切安乐啊。所以不惜苦口婆心,为一切众生尽情演说真实不虚的佛法。佛经上说:“菩萨害怕因地造恶,众生则畏惧恶果。”如果想要不遭受痛苦的果报,必须先断除造恶的因。若能常常修习善因,决定恒常可以享受安乐的果报。这就是《书经》上所说的:“作善则降吉祥,作不善则降灾殃。”《易经》上也讲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只是儒家只对现世个人与子孙而言,佛教则是兼带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无尽的三世而论。然而,由于凡夫情识分别,无法测度真实的事理,因此将佛陀三世因果之说,视为虚无渺茫,而不肯真正信受。如同盲人违背向导之师,自己趣向危险的道路,想要不堕落到深坑中,怎么可能呢?【论】十四
译文:提倡因果报应之说,就是仰承天地圣人的心,来成全人类道德仁义的性德。如果认为因果报应之说,是虚无缥缈的无稽之谈,这种看法不但违背了天地圣人之心,而且使自己的神识永远堕落三恶道中。并且使上根利智的人不能奋发图强、努力行持善法,提升道德。使下根愚钝的人更是肆无忌惮,敢于造恶。以致于天地圣人化导教育众生的权巧方便之法受到压抑而不能彰显。也使我们即心本具的性理被隐覆而不能显现,这样做所造成的灾祸无法用语言表达。但是,因为世间的儒道圣人教化众生的文句简略,又只说我们现生以及子孙的祸福事相。至于我们生前死后以及从无始劫来,随着罪福因缘而轮回于六道生死的事,都没有显发说明。正因为这个缘故,那些见识浅薄的人虽然每天也读圣人因果报应的言教,却依然不信因果报应的事理。释迦如来广大圆满的教法,显示出我们心性的玄妙,与三世因果的微细。所有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齐家、治国平天下的世间法,以及断除迷惑、证得真性、了生脱死的出世间法,无不完备。所以佛陀遇到为父母者,便教导他们慈爱子女的法门,遇到为人子女者,则教导他们孝顺父母的道理,乃至教导兄友弟恭、夫倡妇随、主仁仆忠、教导每个人都要尽到各自的本分。这与世间儒家、道家圣人所说的教义完全没有差异。然而又能够分别开示这些关系的前因后果,这就不是世间儒家、道家圣人所能够比拟的了。“克尽仁义、各尽本分”等言教只能教导上根利智的人,不能约制愚痴下劣之徒。如果人们能够知道世间有因果报应,那么善恶祸福之事就如同观看火光一样清楚明了。又有谁不想趋吉避凶、免祸得福呢?【论】二十
译文:《华严经》说: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。”由此可知,智慧德相,是众生和佛所共有的,即“性德”。有妄想执著的便是众生,离妄想执著的便是佛,众生与佛迥然不同,原因在于修德。修德有顺有逆。顺着性德而修持,愈修愈近,修到后来大彻大悟,虽证悟本性而了无所得。逆着性德而修,愈修愈远,修到后来永堕恶道,虽堕落而“性德”亦没有失去。明白这一点,愚人就可以转变成贤人,贤人可以变为愚人;长寿的可以夭折,夭折的可以长寿,富贵贫贱,以及子孙的繁衍灭绝,一一都可以自作主宰。则有优势可凭借依仗的人也可变得没有优势,没有优势的人也可以变得有优势可依仗。譬如山高不可登,人由此停步,不妨凿开岩石,辅设修砌山路,就算高山绝顶也可以直接攀登。古今之人不知“随心造业,随心转业”的道理,多少大聪明、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,而且还累劫祸害后世。若不修德,即使亲身做到富甲天下,贵为天子,或者是位及人臣,声势显赫的宰相地位,能够在有生之年不被杀戮,不惨遭灭门的人吗?是这些人虽然亲身得到善果,却不知其中的道理。袁了凡就很懂得“随心造业,随心转业”的道理,改变了命运。因此所享受的一切,都不是前因所固定的。前因世俗称为“天”,天定则胜人,指天命半点不由人,前世种下的因很难扭转。人定者亦可胜天,指命运不是固定,通过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地修持,前因也是可以改变的。这是以现在的善因,消灭了前面的恶因。但如果恣意妄为,结果就会相反。懂得了这个道理,愚蠢的人变得贤良,平庸者能够超拔卓绝,这全在自己是否存心修德,以及是否随时随地善于言传身教而已。【书一】六四
译文:“命”是什么?就是前生所作的果报。另外,依道德正义而行所得到的结果,才是“命”。不依道德正义而行所得到的结果,都不叫做“命”。因为这样做了之后,来生的痛苦。几乎不忍心见到听到啊。如偷盗抢劫人的钱财,暂时来看似乎富裕了,可是一旦官府知道,必然斩首。怎么可以因为暂时得乐,便说这是命呢。“力”是什么呢?就是现生的所作所为。然而“作为”有二种,一是专用机巧变诈的才智,一是专用克己复礼的修持。列子所说的“命”,笼统一概而论,他所说的“力”,多指机巧变诈的心机。所以导致“力”被“命”征服,没法解决。因为孔子受困于陈国和蔡国的交界处,田恒夺取了齐国的政权,这可以肯定是命吗?孔子遇不到贤良的国君,不能使天下太平,这是整个老百姓的业力所招感,和孔子的命又有什么关系呢?颜渊命早亡意思也和这个一样。田恒占有齐国,那是谋权篡位而得,怎么可以说是命呢?现在虽然是齐国的国君,可是一口气上不来,命终之后,定会到阿鼻地狱当狱囚啊。如果说这是命,就是在教导人们不要修持道德和正义,而去肆无忌惮去劫夺啊。我坚持认为:列子不知命。你不看看孟子对于“命”的论述啊?必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,才可称真命。那么不依据道义而得,不依道义而失,都不是所谓的“命”啊。列子所说的“力”,多属于机巧变诈的才智,圣贤并不是这样说。圣贤所教导的,都是让人们克己复礼去修持啊。“唯圣罔念作狂,唯狂克念作圣。”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“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“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。”“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。”“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,欲寡其过而未能。”“假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“人皆可以为尧舜。”“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”都是讲“力”,这是儒家的见解。佛教则认为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都可以作佛,令众生忏悔往业,改恶修善,以至于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用戒律来约束身心,不行非法的事情。这样以定摄心,不起妄念。以慧断惑,明见本性。都是克己复礼修持的力量。依靠这种力而行,尚且可以上成佛道,更何况其他的圣果呢。所以《楞严经》说:“求妻得妻(求妻,指的是求贤慧贞静的妻子,否则,妻就不必向菩萨求了),求子得子,求长寿得长寿,求三昧得三昧,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。”大涅槃就是究竟佛果,皆由依教修持而得,这种力的功德之大是不可限量啊。袁了凡遇到孔先生,孔先生算他的前后诸事,没有不灵验的,于是他就认为命是一定的。后来蒙云谷禅师开示,兢兢业业,克己复礼修持,致使孔生所算的一点儿也不准了。然而袁了凡是一位贤良的人,假使他胡作非为,那么孔生所算的也会不准。这样看来,圣贤教导世人,只是重视其克己复礼修持。如来教导人们也是一样。因此佛所说大小权实不同的法门,无非是令众生断除幻妄的惑业,彻证本具的佛性。所以说世间有非常愚钝的人,修持世间长了,也可以得大智慧、大辩才。列子认为一切都归于“命”,则是阻碍世人发起希圣希贤的志向,而褒奖人们起篡夺奸恶的心。使根机下劣的人,受到无穷的祸害。就算上根之人对善法也会萎靡不振,懒于修持,致使终身不能进入圣贤的行列,终生做一位碌碌无为的庸人。这样的一篇文章对世人没有一点利益,有什么研究的价值呢?【书一】九四
译者按:该文或许是祖师驳斥《列子?力命篇》,集中谈到了"人力"与"命运"孰决定人生的贫富夭寿问题。祖师否认了列子不论修持、不论因果、只认命运、心机计谋的观点。
译文:我常说,世间的人民,十分之中,由淫欲直接致死的人有四分;间接致死的人也有四分,这些人由于色欲亏损了身体,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感染导致死亡。而对这些死亡者,世间所有人都说成命中的定数,其实贪淫之人的死,都不是命定。那些能够享尽天年(指人的自然寿命)的人,乃是清心寡欲,清净贞良,不贪淫事的人。那些贪图淫欲的人,都是自己残害自己的生命,怎么可以说是命呢!至于说依命而生,享尽命中寿数而死的人,不过十分之一二罢了。由此而知,天下的人多半都是白白受死的!这种祸害的惨烈,世上没有第二种了,怎么不令人悲哀,怎么不令人畏惧!世上也有不花一分钱,不费一点力,就能成就高尚的道德品行,享受最大的人生安乐、遗留子孙以无穷的幸福、使自己来生得到忠贞良善的眷属,这就是戒淫。夫妇之间正当的淫欲,前面已经简略地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,这里不再论说。至于说邪淫这件事,人没有廉耻,极端秽恶,用人身来行畜生的事。所以,有艳女前来投奔,妖姬鼓惑献媚,君子都将这看作莫大的灾祸加以拒绝,必定得到福曜的照临,皇天的眷佑。小人却当作莫大的幸福而接纳她们,必定会灾星降临,鬼神诛戮。君子是因祸而得福,小人是因祸而加祸。所以说福祸无门,唯人自招。世人在女色的关头,不能彻底看破,就是把最高的德行,最大的安乐,以及子孙无穷的福萌,来生贞洁的好眷属,断送在片刻的欢娱中了,可悲啊!【序】八七
译文:因果这两个字,遍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中。无不出因果之外。世间儒家圣人,不是没有明确地开示因果的道理。因为儒家专注在经世治国的理念,想让教义继承传扬下去。但是因为只局限在现生,及先代与后代。而没有详细说明生前之事,及死后之事。没有详细说明我们生前无始无终,死后未来无尽。后世的儒家学者没有深入体会圣人的用意,于是就认为万物的出生,都是禀受天地的阴阳之气,偶尔形成的今生的形体。等到他死后,形体都腐朽了,魂魄也飘散了。所以说没有因果,就成了断灭见。这种人实在太辜负儒家圣人的教育和自己灵明不昧的真性啊!孔子赞叹《周易》最初即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箕子对武王讲述《洪范》时,最后才言明:“向用五福,威用六极。”这两段话如果不用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来讨论,就会认为上天的给予,圣人的言论,明王的政令,有很大矛盾之处(如奸党荣贵、忠良被诛、颜渊短命、盗跖长寿等)。如果知道前生后世的因果,那么我们贫穷或通达,得到或失去等各种境界,都是咎由自取。纵然遇到恶逆境界,也不会怨天尤人,只是惭愧自己的德行不足以令人信服,而不去看上天或者他人的过失。乐天知命,遇到任何境界都会逍遥自在啊。【序】五
译文:一切不深入探究,究竟明了理性的读书人,和无知无识的人,如果听闻道德理性,多半认为那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境界,自己甘心身处凡愚的位置。以此借口不肯奋发勉励,遵循道德从事。如果告诉他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因果及善恶报应的道理。他必然会害怕遭恶果而先断除恶因,修行善因而希望得到善果。善恶报应不出身、口、意这三处。既然知道了三世因果、善恶报应的道理,自然可以防护身口,洗除心垢,清除烦扰,使思想清净。就算独自一人在暗室屋陋中,常常如同面对帝王与上天一样,不敢稍微萌生下劣卑鄙的心,因为自己感觉自己罪业深重啊。这是释迦如来想让一切上中下根机的众生,都能致良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的广大法门啊。然而狂妄的人害怕受到约束,说这是着相修行。愚痴的人害怕内心惭愧难堪,便说因果渺茫空洞。除了这二种人,有谁不信受奉行呢?所以彻悟禅师说:“善谈心性者,必不弃离于因果;而深信因果者,终必大明夫心性。此理势所必然也。”要知道从凡夫地,乃至圆证佛果,都不出因果之外。有不信因果的人都是自己放弃了善因善果。而常造恶因,常受恶果,经尘点劫,轮转在恶道中,没有出离六道的希望,这真是悲哀!【序】十六
译文:流通佛法,能利益无量众生。天资聪明,根机深厚的人得到佛法深义,就可以明心见性,断惑证真。天姿愚钝根机浅薄的人,也可以断恶修善,仰慕圣人,效法贤人。因为如来设教,虽然重点在于出世间法,然而随顺根机时宜,循循善诱地讲述世间法,所以对于治理国事的方法,及阅历世事的规范,也发挥得淋漓尽致,一丝毫的善法也没有遗漏。佛陀对父亲说要慈爱,对儿子说要孝顺,对兄长说要友爱,对弟妹说要恭敬,夫唱妇随各尽本分。举凡一切做人的日常伦常道义,与儒家圣人的说教没有两样。但是不同的是,佛陀对人伦关系一一开示了其中的三世因果、及善恶报应的道理。使人心存敬畏,不敢逾越他的教法。虽然独自一人在暗室屋陋中,时常如同面对佛陀或苍天。即使最下等的贪婪残酷的暴恶之徒,对佛法绝无信心,因为听闻因果报应的事迹时间长了,他的心也冥冥中受到调伏与约束,造恶时也不至于残酷到极点。纵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杀人殉葬的陋习,以殉葬人数越多越发感觉荣耀。佛教来到东土后,这种恶劣的风气就停息了,从中可以看出佛法对世间的好影响有多么深远。【疏】五
译文:当今这个时代,距离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等圣王的时代有三四千年了,现在的世道人心远远不能与古代相比。然而由于知道六道轮回,随着业力上升下沉,天堂地狱轮流变迁,人畜互相变化的缘故。虽然是刚强难化、了无信心的巨恶元凶,他的心也会被佛法折伏。纵然做着草菅人命的恶业,内心仍隐伏一丝畏惧因果的影子,于是不至于十分暴恶。如列国诸侯,用所喜爱的臣妾或者臣民百姓,杀掉他们而为自己殉葬,动不动就杀数十数百而不认为是残酷的错事,反而以为这是荣耀的人,还不是因为佛法而改恶从善了吗?周文王的恩泽及于死者,不到一百年,杀人殉葬的风气,就遍于天下。虽然老子、庄子、孔子、孟子等圣人一同出世,还是不能挽救这种颓废的风气。自从佛法传到东土以后,其生死轮回、因果报应之理,在世间发扬光大。不要说诸侯,就算是一国之君也不敢再杀人殉葬了。就算有极个别人依然去做,也断断不敢以殉葬杀人多为荣耀。假如世间没有佛法,只有儒家用正心诚意的说教,使人们推崇忠恕之道,与人仁爱,停止殉葬保全众生生命。我怕规劝的人徒劳无功,杀人殉葬者会越来越多。而且更何况后代的儒家只知道治道,不明了自心。想排斥佛法,强立门庭。说人一死永灭,不再有后世。如果不是如来生死轮回、因果报应的道理,深入遍及和睦人心。那么后世人民能够得到正命而善终的人,就相当稀少了啊。这是佛法中最极浅近的教法,尚且可以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,使社会安定。更何况至极深远的圆顿大法,世间小智凡情的人,又怎么能测度佛法利益的万分之一呢?【杂著】四
译文:佛法大无不包,细无不举。依靠佛法修学不但可以断惑证真、了生脱死。即使儒家讲的格致诚正,修齐治平,明明德,止至善之道,如果能会通佛法,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为世间儒家圣人所说的教义只令人尽守本分。只有上智的人才能够恪守遵行。若是中下根性的人便会漠然置之。佛教则详示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,及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皆可成佛等事理。使上智的人有希望证得自己的真心本性,下愚的人也不敢肆意纵情,因为害怕承担未来的痛苦。势必改恶迁善,仰慕圣人效法贤人,虽然独自身处暗室屋陋中,常常如同面对佛天。如来用三归、五戒、十善,普遍摄受在家善男信女。能修持五戒、十善,便可感化残暴的人向善,从而废除刑杀,转变浮薄的习俗变成淳朴敦厚的风气。永离三途恶报,常享人天快乐。根机最浅的人尚且能得这样的利益,何况根机深厚的人呢!由此可知如来是三界大师、四生慈父、圣中之圣、天中之天。因此历朝的圣君贤相、通人达士无不依教修习,护持流通佛法。因为一切诸法以心为本。这一点只有佛法讲得最为透彻。【杂著】二七
乙、明因果之事

译文:佛经上说: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”菩萨恐怕遭受恶果,预先断除恶因,于是罪障消灭,功德圆满,直至成佛的境界。众生常造恶因,想要免除恶果,如同在阳光下想要逃避自己的影子一样,徒劳奔走。常常看见无知愚人,稍微做了一点善事,就盼望得大福报;一遇到逆境,便说做善事不得善报,没有因果,从此退心,放弃作善,反过来诽谤佛法。他哪里知道“报通三世,转变由心”的深奥要旨。报通三世是指现报、生报和后报。“现报”是现生作善作恶,现生获福获殃;“生报”是今生作善作恶,来生获福获殃;“后报”是今生作善作恶,第三生、第四生或以后的十、百、千、万生,乃至无量无边劫后,才受福受殃。后报虽然迟早不定,但是凡所作业,决无不报的道理。转变由心,譬如有人作了恶业,当永堕地狱,长劫受苦,可是,他后来生大惭愧,发大菩提心,改恶修善,诵经念佛,一边自己修行,一边教化他人求生西方。因为这样的缘故,现生或被人轻贱,或稍得病苦,或略受贫穷,遭受一切不如意事,则先前所作应当永堕地狱、长劫受苦的恶业,即在此消灭。并且他还能够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。《金刚经》第十六品“能净业障分”说:“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读《金刚经》,若被人轻贱,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,因为今世被人轻贱的缘故,先世罪业即为消灭,当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就是“转变由心”的含义了。【书一】二八
译文:世间的人稍微遇到点灾殃,不是怨天便是尤人,没有一点偿还债务的想法,不生一点悔罪心。应该知道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的道理。种杂草则不能得嘉谷,种荆棘则没希望收稻粱。作恶获福的人,是宿世的福报栽培的深厚。如果不作恶,则他的福报更大。就像富家的子弟,吃喝嫖赌,挥金如土,而不会立即受饥受冻,因为他们的金钱多啊。假如天天如此,就算百万富翁,到不了几年也会家破人亡,一干二净直至扫地出门啊。作善遇到灾祸的人,是因为他宿世的罪业很深。如果不作善,则灾殃更大。譬如犯重罪人,还没到杀头,又立了点小功。因为功劳小的缘故,不能全部赦免罪刑,但可以改重报为轻报。假如能天天立功,因为功劳巨大的缘故,得以免除全部罪刑,甚至会封侯拜相,世袭爵位,荣耀与国同休。【书一】二九
译文:要知道逆来顺受,才称为乐天知命。修身植德才叫尽性。可惜世间愚痴的人,不知道过去世善恶的因,只看眼前的吉凶祸福。见行善人得到祸害,便认为善不应当做。见作恶的人得到福报,便认为恶不必革除。不知善恶的因果报应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事情发生的原因由来已久。譬如三尺冰冻不是一夜的寒冷所能冻结。百千江河结冰消融,也不是一天的温暖所能消融。切不可面对逆境怨天尤人,更不可对善法犹豫退悔。应该学俞净意的修养身行、袁了凡立命的志向。【书一】二九
译文:如来宣说经法,果报通于三世。大凡一个人生儿子,略有四种原因。报通三世:第一是现报。现在作善作恶,现生获福获殃。如同读书人学习科举之业,现身得到功名。这是凡夫的眼睛能见到的。第二是生报。今生作善作恶,来生享福受罪。如同祖父敬重礼乐教化,子孙方能发达兴旺。这是凡夫肉眼所不能见到的,天眼还能见到。(今生来生,都是约本人来说,然而隔世的事情,难以比喻显明,暂且约祖父子孙来说,想使人容易明了,不可以词害义,这是我的恳切希望。)第三是后报。今生作善作恶,到第三生,或者第四、五、六、七生,或者十、百、千、万生,或者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劫,或者无量无边恒河沙劫,方才受善恶之报。例如商朝周朝的王朝功业,实际最初创立基业是在商朝先祖契、周朝先祖后稷,辅弼虞舜、佐助大禹的时候。如果是三生、四生,天眼还能看见。如果是百千万劫,天眼就不能见到,声闻的道眼还能看见。如果是无量无边恒河沙劫,惟有如来五眼圆明才能见到。尚且不是声闻道眼的境界,何况天眼肉眼呢?知道这个三世果报的意义,那么作善事降下祥瑞,作不善降下灾殃,圣人的话原本没错。富贵贫贱、长寿短命、穷困通达,上天的意旨不曾有偏颇。境界外缘来了,如同镜子中出现诸像。智慧的人只修镜子外面的容貌,愚昧的人徒然憎恨镜子里面的影像。逆来顺受,方为乐顺天命。不怨天、不尤人,才可以建立自己的命运。生儿子有四因:一是报恩,二是报怨,三是还债,四是讨债。报恩:就是父母对于儿子宿世有恩,为了报恩的缘故,来做他们的儿子。就会服事效劳,侍奉赡养,活着奉事,死了安葬。必然使父母活着的时候欢欢喜喜,死了之后宗庙祭祀。乃至辅佐国君,惠泽人民,名垂青史,令天下后世,尊敬这个人而一并尊敬他的双亲。像宋朝的曾公亮、陈忠肃、王十朋、清朝的史大成,(曾、陈、王三公,都是宋朝的名臣,史公是清初的状元,四位都信佛,唯有陈忠肃悟入最深,因为前世都是高僧,所以虽然处于富贵,还能够不昧本因。)现在世间的孝子贤孙,都是这一类啊!所谓报怨:父母宿世对于儿子有负恩之处,为了报怨的缘故,来做他们的儿子。小时候忤逆父母亲的心,大了就惹祸延及双亲。父母活着的时候,没有好好的奉养,父母死了,九泉之下也蒙受羞辱。又还有更严重的,身居权贵,图谋不轨,导致灭门诛族,掘坟平墓,使天下后世,唾骂这个人以及他的双亲。像王莽、曹操、董卓、秦桧等人。还债:儿子过去世欠了父母亲的钱财,为了还债的缘故,来做他们的儿子。如果欠的多,就可以终养双亲之身。如果欠的少,难免半途就走了。例如科举刚刚考中就丧命,经商才得利润就死了。讨债:父母亲过去世欠儿子钱,为了讨债的缘故,来做他们的儿子。如果是小债,就白白浪费学费聘金,为他请老师娶妻子,以及种种的教诲,指望他成人,而寿命一到,忽然死亡。大债还不止如此,必然导致荒废学业,倾家荡产,家破人亡才罢手。【书一】三十
译文:天下的事都有因缘。事情成功与否,都是由因缘来决定。虽然有使之成功或失败的操纵人,但其实真正的根本权力,还是在于自己的前因,而不在于现前的缘分上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该乐天知命,不怨天尤人。安守本分,尽职尽责,便无需钻营投入则自然成就自己的愿望。【书二】十
译文:要想培育德行,就应当常看《感应篇》、《阴骘文》。书中提到善法就随分随力去实行,恶法则如面对冤仇一样去除。袁了凡实行《功过格》,认真体察自己的言行和心念,丝毫不容放过点滴恶业。所以他的命本不长寿而长寿,没有大功名而有大功名,没有儿子而有了儿子。【书二】四三
译文:凡是科举有功名的人,都是他们的祖上有大阴德。如果没有阴德,靠不正当手段而发达,必有大祸在后面,还不如没有功名为好啊。纵观历史上那些大圣大贤的人出生,都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积德所致。大富大贵的人也是一样。他们的子孙生在富贵家中,只知道享福造恶业,忘了祖辈父辈对他们的一番栽培。从此以后丧失祖上的德行,败坏祖上家业,放任自己渐渐贫贱下去。这是整个世间富贵人的通病。能够世代守住先祖的德行,没有更替的家庭,只有苏州的范家,为古今第一家。自从宋朝范文正公以来,直至清朝末期,八百余年来,家风不坠,科举出身的子孙不断。可以说世德书香之家。而常州彭家自清初以来,科举考取功名的人数天下第一。他们家中状元的有四五人,有同胞兄弟三人殿试同时中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而他们家世世代代奉行佛法,虽然高中状元官至宰相,依然每天诵《感应篇》、《阴骘文》,当做自己诚意正心、辅佐国君,施恩惠于民的一面镜子。那些狂妄的书生说这类的书是老斋公、老斋婆所读的,不但不知道圣贤人怎么成为圣贤,连人都不知道怎么为人。这种人活着的时候如同行尸走肉,死了以后象草木一样腐烂掉。而且他的恶业难以消除,永远沉沦在三途恶道。那些大放厥词自认为是学识渊博,品行端正,通达法门的人,后世连天地父母的名字听不到,这种人多得哪里数得清!【书二】四五
译文:不要说我家一向贫寒,不能够广积阴德,大行方便。必须知道身口意三业都恶,就是最大的恶。倘若身口意三业都善,就是最大的善。倘若愚昧的人不相信因果,不相信罪福报应。你依然要从容明确、理直气壮地依照《安士全书》里面所说的教义,为他演说。令他开始渐渐相信因果,进而深信佛法,最终往生西方,了生脱死。能教化一个人如此,功德尚且无量无边,何况教化很多人。然而必须自行实践,言行没有瑕疵,方才可以感化身边的人。自己的妻女能够信受奉行,别人自然能够互相观察学习而向善了。行善哪里在于钱财的多少呢?【书一】十七
译文: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德行、通达才能、建功立业、以及学得一才一艺来养活自身和家庭,都是借助文字的力量,才得以成就。因此文字是世间的至宝,能够使平凡者成圣贤人,能使愚痴者生起智慧,能使贫贱的人变得富贵,能使疾病者得到健康安宁。圣贤的法脉得以流传千古,乃至自身家庭所经营的事业,得以遗留给后代子孙。所有这些事情无不是仰仗文字的力量。假使世间没有文字,则一切的事理都不能够成立,那么人类便与禽兽没什么差异。文字既然有这样的功德力用,我们就应该珍重爱惜它。但是,我观察到现代人任意亵渎污秽文字,简直就是把世间的至宝和粪土等同看待。这样的人现生能不折福折寿,来生能不愚痴无知吗?此外,不但有形的文字,不可以亵渎污秽而任意遗弃。而无形的文字,更是不可任意亵渎污秽而任意遗弃。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八德,如果不能接受并亲自躬行,就成了“亡八字”了,这无形的八字既然消亡,那么这个人在生之时就是衣冠禽兽,死亡之后便会堕入三恶道中,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!【论】二二
丙、释劫运之由
译文:娑婆世界的痛苦说都说不完。就算是太平年代,人们依然每天生活在苦恼中。因为众生久远劫活在习气的环境呆久了,于是觉察不到了。近年来中国屡经战争,已经是苦不堪言。而外国又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,三年中死亡的人数将近千万,是开天辟地来最大的战争浩劫,而且现在战争的局势正旺盛,不知什么时候结束。静下心来想想,实在是令人恐惧。而某国之所以通过战争力求剿灭其他国家的原因,是众生往昔恶业所招的恶报现前了,否则又怎么会弄到如此惨烈的地步啊!你今天听到净土法门,应当奋发大菩提心,以速求往生极乐世界。然后再回入娑婆,普度一切。经云: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”菩萨唯恐招感恶果,所以先断除恶因。恶因断除,恶果就不会出现了。现在众生竞相作恶因,以至于遭受恶果。当遭受恶果时,又不知自己忏悔往昔的罪业,又再造恶法用来对治恶果。这样怨怨相报,经历长久劫不止息,能不悲痛吗?能不恐惧吗?知道净土法门而不念佛求生西方的人,不是大丈夫啊!【书一】三七
译文:当今之世处在劫浊时期,人类互相残害杀伤。如果没有护身符,很难永远免于祸害。所谓护身符,也只有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。而观音菩萨悲愿洪深。寻声救苦,随感即应。应该在早晚礼诵念佛外,加上礼拜念诵观世音菩萨。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。自可转祸为福,遇难成祥,而自己还不知道呢。【书二】二二
译文:天下不太平,每一个人都有责任。假使人人都能够秉持真诚心,努力尽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本分,都能实行慈悲仁爱、矜怜孤儿、体恤寡母、救度危难、悲愍贫人、戒杀放生、吃素念佛,那么人类以善行感通上天,上天就会以福报来回应人类。世界自然风调雨顺,人民安康、物产富足,决定不致于常常降下水灾、旱灾、瘟疫、蝗虫,以及台风地震等灾难。而且能够盛世太平,年景丰裕,人人安居乐业。再加上慈悲祥和、仁义礼让,人们互相学习形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,纵然有一两个愚痴顽劣的人,也会慢慢转化成良善的人。比如怜悯躲到梁上的“君子”,以此德行感化这个地方永远没有窃贼。救济藏匿在屋内的偷儿,以此德行感化他以后变成良善的人。古人以仁慈心行政治国,以真诚心怜爱人民,尚且能够感化畜生。例如老虎不进入其境内,鳄鱼迁移到其他地方等祥瑞的征验,在不同史书中都有记载,不只是一两项而已。如果人们真的能以慈悲善心来互相感化,则绝对不至于常常有土匪刀兵、蹂躏摧残、抢劫掠夺等祸害发生。【论】二十
译文:要知道佛法,以因果报应作为下学上达,原始要终的根本道理。当今之世上无法道可实施,下无法则可遵守,彼此互相戕害,以杀生为乐趣。那些只图自己快意,不顾国家存亡、民生痛苦的人,都是因为不知因果报应的道理所酿成啊。我常说:因果法则是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的大权巧法。当今的世道,如果不提倡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的事理。而想让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就算是佛祖圣贤统统出世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。【序】四六
译文:世道衰败,人心不敦厚的原因,是由于学儒之人不知道身体力行,一味舍本逐末。那些克己复礼、闲邪存诚的道理置之不理。只想以记诵词章,作为考取功名,立身于世的资本。这几乎将圣人参赞化育的道义,作为博取名利的技能。其言行诬蔑圣人、悖逆天地到极点了!由于读书的人,心不知道书中所讲的道义,而且行为也不按书中的道理去作。他们所做的文章,倒是将孝弟忠信、礼义廉耻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,而考察他们的居心行事,则绝对没有一点相应的气分。如同演员唱戏,剧中的苦乐悲欢,表演得惟妙惟肖,实际上和自己毫不相干。这种弊端一引发,慢慢会变本加厉。于是有天姿的人,习气变得狂妄自大,羞于遵循尧舜周孔的芳迹,而想凌驾于他们之上。后来竟达到废圣弃经,竞相造做新书宣扬邪说,如此一来不明真相的人随声附和。于是导致一帮恶劣小人,想满足自己的劫掠奸淫的心,急迫地提倡共妻共产,还想推广实行这种邪说。唯恐人民与禽兽不相同,唯恐纲常伦理对自己有妨碍。致使天灾人祸相继降作。国运危岌,民不聊生。好像在黑夜中行走而不用蜡烛,在大海上航行却不用舟船,还想不摔倒不沉船,怎么可能呢?【序】五五
译文: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到极点。天灾人祸频频降临发作。忧患世道的人士认为这种业果都是因为杀生而引起的。假如能知道生物不可杀,则断断没有杀人的道理。从此人们都心怀慈悲和善良,互助互爱。自然可以移风易俗,使天下太平了。【疏】三
译文:要知道放生原本是因为戒杀,戒杀必须从吃素开始。假如人们都戒杀吃素。则家中就有慈善的气氛,人门就会崇尚礼义。社会习俗美好,风气淳厚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哪里会有战争发生,彼此相互屠戮的事情呢?这是挽回天灾人祸、正本清源的要务啊。凡是想家门清泰,身心康宁,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的人,都请从戒杀放生、吃素念佛中去求,就没有求不到的善果啊。【疏】三
译文:当今天灾人祸频频降临发作,人民死亡的数量很多并且很惨烈,难道是上天不仁爱吗?其实,这些都是我们历劫及现生的恶业所感召的啊。断断没有无因而得果,也断断没有作善业而得恶果的道理。但是,因为凡夫的知见,不能了知宿世因缘,似乎也有不应当得而得的果报。如果能纵观多劫多生,那么所有承受的善恶果报,都如响之应声,影之随形,没有一点差错啊。【杂著】六
译文:当代的世道人心,都已陷溺到极点。如果再不以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,及一切众生都具佛性、都可成佛来教导,决定很难收到改良世道人心的效果。因为我们的一念心性,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。随悟净缘,则证三乘及佛法界。随迷染缘,则成人天,及四恶趣法界。虽然十法界的升沉及苦乐有着天与地的悬殊。而人们本有心性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。假如人们能谛信此义理,就算是丧身失命,决不肯舍悟净缘,取迷染缘。导致永劫轮回,不能出离。由此可知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等法,乃是标本同治、凡圣共同经历的大道。世出世间圣人,想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的大权巧法。当今的世道如果若舍弃这样的教法,就算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、孔等圣贤一同出世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!【杂著】二八
译文:三界内没有一点安乐,犹如燃烧的火宅充满着种种痛苦,非常可怕。众生愚痴,经常居住在这里,纵然承受极大的痛苦,也不求出离。众生虽然自身本具佛性,由于迷失本心背离本性,反而成了众生起惑造业的资本。以至于经历了尘点劫,都不能解脱,能不悲哀吗!更何况当今之世道人心,陷入错误泥淖,沉沦已到极点,杀劫的惨烈振古未闻。加上新学潮流,否认有因果报应,六道轮回。将圣贤的道义痛斥为迂腐。任由自己的主观看法,去提倡推广。这样一个盲人牵引盲众,相牵着入了火坑。致使天灾人祸相继降作。无知的民众确实非常值得可怜悲悯。于是有心改良世道人心的人,奋然发起广大的志愿,想去力挽狂澜。因为这些因缘果报都是由于自私自利,不知道三世因果、善恶报应的道理所造成的。以为人死以后,神识也就消灭了,哪有什么灵魂,随着罪福因缘,受生到人天或三途恶道里。既然行善或者作恶都一同磨灭,何不任意所为,以期望身心快乐啊?由此而逆天悖理,损人利己,以及杀害生命,取悦口腹的事情,炽然竞作,毫无顾忌。假使民众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,就会害怕受到罪报,而不敢稍微萌发罪恶之念,何况去实行恶事呢?由此可以知道我佛所说三世因果、生死轮回的事理,乃是无明长夜的慧日啊。而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。如果想挽救劫运,除了这些教法,其它便无从下手了。【杂著】三一
丁、示戒杀之要

译文: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德是爱护生命,如来最伟大的道是慈悲。人、动物虽然不同,心性是一样的。凡是三乘、六凡,在如来看来,都像是同一个孩子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都具有佛性,都可以成佛的缘故。三乘先放在一边不说。六凡,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鬼、地狱,虽然他们的高下差别很大,其中的苦乐也完全不同,相同的是都没有断除惑业,没有出离生死。一旦天福享尽,马上就会下降。地狱的苦报受尽,还会上升。好比车轮,互为高下。我们今生有幸得到人身,理应千方百计,爱护物类的生命。体会天地好生之德,成全我仁慈的恻隐之心。确实世间万物和我一样,同生于天地之间,同受天地之化成长。而且也都知道贪生,都知道怕死。有德行的人看到枯骨,尚且要进行掩埋。对于正在生长的草木,尚且不会折断。更何况哪忍心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而使水中陆地的各种动物遭受宰杀烹煮的痛苦呢?要知道这些动物,从无始劫以来,也曾经位高权重,名声显赫。只因当初不知道借威势和权力来培植自己的德行,反而仗权势来造业。以至于恶业累积,终于堕入异类。口中不能说话,心中没有智慧,身上一无所长,遭受这样的苦难。虽说弱肉强食,于事则得。可是由此结下的怨恨,它们能不生生世世都想着报仇吗?人纵然不念及动物被杀的痛苦,难道也不害怕由此结下深怨,而被它所杀吗?也不惧怕残害天物,上天会折损我的福寿吗?人都希望自己眷属团聚、寿命延长、身心安乐、诸缘如意。正因为如此更应发大悲心,做放生的事,使天地鬼神都能怜悯我爱护动物的诚心。那么自己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。如果我依仗自己的钱财、智力,用种种的方法捕杀这些动物,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,而不顾它们的痛苦,还哪里称得上是与天地并立为三才的人呢?然而我和它们,同在生死轮回之中。从无始劫以来,它们本来就曾经都是我的父母、兄弟、妻妾、子女,我也曾经生生世世都是它们的父母、兄弟、妻妾、子女。他们本来或在做人的时候,或做异类的时候都曾被我杀过。我生生世世中或在做人的时候,或在做异类的时候也曾被他们杀过。就这样有时是亲人,有时是冤家,互相之间或生或杀。静下心来仔细想想,惭愧得都不想活下去了。现在赶快改变以前的做法都后悔嫌太晚了,怎么能继续以前的错误做法,执迷不悟,认为上天造就这些动物,本来就是为了让人吃的呢?然而,我还有很多的惑业,没有理由脱离生死轮回。万一它们的罪业灭尽,再生于人道,善根发生,闻法修行,断惑证真,得成佛道。我若堕落,还希望它们能慈悲救援,使自己离苦得乐,亲证佛性。怎么可以凭借自己一时的强大造作杀业,使自己将来长劫受苦而得不到救援!【序】四四
译文:要知道人与动物都是血肉之躯,都有灵明觉悟的本性,同生于天地之间。只因为大家宿世的罪福不同,致使今生形体智慧都不一样。人类对于动物恃强凌弱,吃它们的肉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心满意足,认为这是福报。却不知道等福报享尽,业报现前的时候,我们就会堕入异类。当我们被人杀的时候,身体不能抵抗,口中不能说话,心中忧惧痛楚。这时才明白吃肉是有很大的罪过。吃肉的人是真的恶鬼。即使想不让人杀掉吃掉,也是不可能的。所以《楞严经》说:“以人吃羊肉为例,羊死了就做人、人死了又变羊。像这样子似的,到十生之类,羊死了来做人,人死了又做羊,这种的循环无端,你吃我、我吃你。恶业增加,寸步不离地跟着他,到尽未来际。”更何况多劫以来,还互相生。既然没有道力来救济自己的亲人,怎么还忍心让他受宰杀的痛苦,来满足我口腹的享受呢?《入楞伽经》,世尊种种呵斥食肉,曾经说:“一切众生,从无始以来,在生死中轮回不止。他们都曾相互为父母、兄弟、男女眷属,乃至朋友、亲爱、侍使。现在他们堕落生为鸟兽之身,为什么就要吃掉它们呢?”杀生吃肉的人想到这些,马上就会怵然惊、憬然悟。宁可自杀,也不会再杀一切众生了。【序】五八
译文:我与一切众生都在轮回中。从无始以来,辗转相生,辗转相杀。他们本来生生世世都曾为我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儿女,我也曾生生世世都是他们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儿女。他们经常因为恶业力,或在人中,或在异类中,被我杀掉。我也常常因恶业力,或在人中,或在异类中,被他杀掉。久经长劫,相生相杀,没有休止。凡夫是看不到的,如来看得清清楚楚。不想这些还则罢了,想到这些惭愧悲悯不能自已!现在我有幸因为宿世的福善,生于人道。本来应该化解冤仇,戒杀放生。使那些有生命的生灵各得其所。还要为他们念佛,回向净土,度脱他们。纵然他业力太重,不能立即往生,我也要凭借这慈善功德,坚决帮他临终往生西方。往生后就可以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永出轮回,渐证佛果了。况且爱物放生,古圣先贤都是这样做的。所以《书》中有“鸟兽鱼鳖都不要遭受杀掉的痛苦与惊窜的恐怖”这样的话。文王的恩惠施及枯骨,何况是有知觉的众生呢?至于简子放鸠,子产畜鱼,随侯济蛇,杨宝救雀,这些只是圣贤对众生一视同仁的心,还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在生死中辗转升沉,互为冤家亲人,以及将来决定成佛的道理。等到佛教传入以后,世人才明白三世因果以及众生与佛心性平等无二的道理。凡大圣大贤,没有不以戒杀放生,为挽杀劫以培福果,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。古人说:“欲知世上刀兵劫,须听屠门半夜声。”又说:“欲得世间无兵劫,除非众生不食肉。”由此,我们知道戒杀放生,才是从根本上救助世人的最好的办法。【疏】一
译文:有人说:鳏寡孤独,贫穷患难的人,世上到处都有,为什么不去周济他们,却这么急切地去救不相关的异类,这在轻重缓急方面不是本末倒置了吗?回答是:你还没有明白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原因。人和动物虽然不同,但佛性原本是相同的。它因为造作恶业的缘故而沦为异类,我们因为善业而有幸得到人身。我们如果不对它们体恤怜悯,任意吃掉它们,一旦我们的福报享尽,它的罪业受完,难免不会从头偿还,被它吃掉。要知道刀兵这样大的劫难,都是宿世的杀业所感召来的。如果没有杀业,纵然遇到贼寇,他也会生起善心,不会对你进行杀戮的。更何况是瘟疫、水火这些灾难横事呢,戒杀放生的人绝少遇到横事。这样我们才明白,爱护众生原本就是在爱护自己啊。戒杀可免天杀、鬼神杀、盗贼杀、未来怨怨相报杀。对于鳏寡孤独,贫穷患难,我们也要随分随力地周济他们。难道戒杀放生的人,就一定不作这样的功德吗?然而鳏寡等,虽然很值得怜悯,但还不至于面临死亡。动物如果不去救的话,马上就会被杀掉烹煮吃掉了。还有人说:动物那么多,我们能放生的有多少呢?回答是:要知道放生这件事,其实是为了使人们都能生发爱护动物的善心。希望人们都能了解放生的真正用意,心中自然会生出恻隐之意,不忍心再吃它们。既然没有人再吃它们,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捕捉它们了。希望水陆空中的一切动物,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环境中,那么我们就做到了不放之全放。不就是所谓将天下成为大放生池了吗?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做,如果有一个人不忍心吃肉,也会有无量的水陆生命免遭杀戮,何况不止一个人呢?又为了现在未来一切同行放生的人,断除鳏寡孤独、贫穷患难的因,作长寿无病、富贵安乐、父子团圝、夫妻偕老的缘。这就是预先进行周济的事,令未来生生世世,永不遭鳏寡等痛苦,长久地享受寿富等乐。不就是所谓放尽域中生灵而蒙受福泽吗?怎么可以漠然置之。你仔细地想想,戒杀放生,究竟是更急切地为了人,还是只是为了动物,还会认为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吗?【疏】二
译文:一切众生的一念心性,与三世诸佛没有什么区别。但因为迷惑不觉悟的缘故,所以长劫在六道中永无休止地轮回。虽然人天是善道,与三途恶道比较起来,苦乐悬殊。然而也都是随善恶的业力,互相轮转不停。所以说生于善道中不是永恒的,生于恶道中确实是非常恐怖的。怎么可以不培植善因,妄造恶业,对其它动物恃强凌弱,把水陆空中一切众生杀掉吃掉呢?以前佛教还没传入的时候,儒宗圣人都是用世间的伦常来教化人。关于人本具佛性,以及六道轮回、升沉转变,与断惑证真、超凡入圣的事理,他们都没有听说过,所以不禁止杀戮。然而他们不忍心杀害的心已经很明显。教育世人的如《书》里面的“对于鸟兽鱼鳖都要顺其天性,不让它遭受杀害之苦与惊慌逃窜的恐怖”,《论语》中的“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,而不用网捕鱼。只射飞鸟,而不射巢中歇宿的鸟。”,《孟子》中有“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”,《礼》中有“诸侯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猪狗,百姓无故不食珍”。珍就是指肉。由此可知,杀生这种事情儒家也不是不戒。但是因为随从人们风俗而权宜施教,姑且没有永远断除。当有原因才杀生的时候,杀生的人就少了。当有原因才吃肉的时候,那么吃肉的时间一年当中也没几天了。后世对人的教导衰败,以至人们的习惯行为很残忍,于是把吃肉作为了家常便饭。只图一时的美味,却不关心动物们的痛苦,真是太悲哀了!一直到佛教传入中国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人迷惑了就会落入生死轮回中,永无止息,觉悟了就能够彻证涅槃,永劫常住的实理实事,才得以彻底阐明。才知道这么多的异类都是自己过去世的父母、未来的佛。这样不但不敢再杀死吃掉它们,更想着让它们能各得其所。由此那些圣君贤相、哲士鸿儒大多能遵从佛的教训,培植自己的仁爱之心。或吃素断荤,或戒杀放生。他们美好的品德和言行在史册中都有记载。也是希望后人都能修养自己的慈悲之心,怜悯那些异类。异类也是有佛性的,只不过是由于恶业因缘堕入畜生道。我们今生有幸生于人道,如果不怜悯它们,任意杀害,难免来生后世,怨怨相报。《楞严经》中说:“杀掉它们,或吃掉它们的肉。经微尘劫,互相杀害吃掉。好像车轮在转动,互为高下,无休无止。除奢摩他,及佛出世,不可停寝。”然而奢摩他的寂止之道,非常不容易证得。如来出世,也不容易遭遇。怎么敢不往近处说效法先贤,往长远说遵从佛的教诲呢。由我们怕死之心推及到动物,去拯救那些就要被烹煮的众生。以此来祈求消除宿业,培植善根,永断杀害之因,同证长寿之果!【记】十一
译文:一切众生都有佛性。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,未来的诸佛。设法救护还恐怕来不及呢,怎么可以为了满足自己口腹欲望就杀掉它们呢?要知道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觉悟不迷的心。但因为宿业的深重,致使堕入恶道,口不能言。看看它们求生避死的情形,自然明白它们和人没有什么两样。我们因宿世的福报,有幸生于人道,心有智慧。正应当敦守天父地母、民胞物与的情谊,希望不辜负人与天地并称三才的美名,以参赞协助天地的化育。使人与动物各得其所,共同生活于天地之间,平安地度过一生。如果人不能体察天地的好生之德,放纵自己贪婪的食欲,恃强凌弱,用众生的肉来满足自己,一旦宿世的福报享尽,杀生的业报就会现前,想不变为畜生被它们所杀食,怎么可能呢?况且众生的肉是有毒的,这是由它被杀时的怨恨心所凝结成的。所以凡有瘟疫流行的时候,吃素的人是很少被传染上。还有肉是比较脏的东西,吃它会使人血液肮脏,神思不清,发育迅速过早衰亡,最容易引起疾病。蔬菜是清洁的食物,吃了它会令人神清气爽,健康长寿,因为蔬菜对人有滋补的效果。这些虽然是卫生的常识,实在是尽心性的至要论点。因为习惯沿袭久了,致使人迷而难返。要知道对人仁爱的人,也一定会爱护动物,残害动物的人肯定对人也很难仁慈,这是人的习性导致的。所以圣王治世,就算是鸟兽鱼鳖也不让它们遭受被杀害之苦。明道教民,黏竿弹弓都要废除。想想从古到今,凡是残忍地满足食欲的人,多是子孙断绝的人家。那些仁爱慈悲的人,一定是子孙昌盛的人家。某项恶劣风气的创始人,孔子断定他必然没有后代。恣意吃肉的人,如来授记他必定将来偿还杀业。祈愿大家不仅说远离杀业,这是随顺世俗的权巧方便的言说,最好应当永远断除荤腥,才称合道理的实际意义。【杂著】三二
译文:众生的心性本来和佛一样。只因为造作善恶业的缘故,才有人畜不同的果报。人有智慧,畜无技术,恃强凌弱,人就对动物任意杀害吃掉。成家的孩子不借重债,何况杀掉它们只为了图口腹的快感。 由此结下牢固的怨结,生生世世互相偿还,这样一想,心中痛伤万分。【杂著】三十
译文:水陆空中的一切众生,没有不知道疼痛苦乐的,也没有不贪生怕死的。而且没有一个不是我们人类无量劫以来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妻子、朋友、亲戚。没有一个不能在未来世深种善根,修持净业,断惑证真,圆成佛道。但是因为宿世的恶业堕入异类。我们本应心生怜悯,对它们加以护持,使它们能各得其所。怎么可以恃强凌弱,或凭聪明,或凭钱财,取它们的性命,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?它们的力量虽然敌不过我们,但心里却结下了仇恨。致使生生世世,相互残杀。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,在无量劫中杀害了无数的生命。这比起自杀要残酷一万倍。何苦为了这么一点小小的欲望,招致灾祸,怎么会愚钝迷惑到这种地步呢?从前鲁国有两个勇士,彼此都听说过对方,只是没有见过。一次他们相遇了,就坐在一起喝酒。一个人说:“无肉不成欢,应当去买肉。”另一个人说:“你我身上就有肉,为什么还要到别处去买呢?”这个人认为他说的对,于是两人脱掉衣服,互相割肉吃。还互相割下对方的肉,请对方吃。两人吃得非常高兴,认为他们的交情真挚。两人互相割肉互相吃,一直到死掉。凡是看见听到这个故事的人,都感叹他们的愚痴。世人因为吃肉的缘故,造作了很多的杀业。以至于无数劫以来,互相杀害。比起那两个勇士来,更为残酷。人因为没有慧眼,不知道以后的报应,反而洋洋得意,自我夸耀。斥责素食的人是迷信,没有福气。世俗相袭,恬不知非。所以如来在《梵网》、《楞严》、《楞伽》等各大乘经中,极力陈说杀生吃肉的灾祸,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真慈悲。近代以来杀劫之惨,从未听说过。况且还有水火、瘟疫、风吹、地震、旱涝等灾祸,不时地出现。都是因为造作杀业的缘故,致使世道人心每况愈下。于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地出现。好比人站在镜子前面,镜中的影子你是逃不掉的。【杂著】三十
译文:世俗中人迷惑颠倒,将恶事当成善事,认为造作杀业是修福。其中最惨不忍睹,令人伤心的,莫过于做会祭神。富家大户必定杀大型的牲畜来祭祀。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福气,另一方面来彰显自家的富有。即使贫家小户也必定杀鸡杀鸭,以此希望得到神灵保护,使他们福寿延年、诸事如意。却不知道天地有好生之德,神为天地主宰各种事情,他的心怎么会与天地相反,为了自己享受人们的祭祀,就使无数的生命遭受被宰杀的痛苦呢?这还称得上是聪明正直、赏善罚恶的正神吗?究其原因还是那些贪吃的愚夫借祭神的名头,大杀特杀,想借此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。于是世人相互效仿成为风气,却不知这是在造多么大的恶业。说是祭神,神怎么会吃这些东西呢?况且既然称为神,一定会具有聪明正直的德行。应当把作善作恶,作为降福降灾的标准。难道杀生祭我的人,就算作恶的人也给他降福,不杀生祭我的人,即便作善的人也给他降祸吗?如果是这样,那么这个神的内心和市井无赖小人没有什么区别,怎么能称他是聪明正直的神呢?既然是聪明正直的神,就绝对不会做这些妖魔鬼怪才做的,不讲仁义道德的事情。【杂著】四五
译文:世人只知道吃肉是美事,于是因为自己喜欢腥臊恶臭的见识,就认为神灵也喜欢。从此世人互相效仿,不知道这样是错的。比如蛆虫以粪便为食,便认为天仙也喜欢这样的美味,因此常常想把它供奉给天仙,希望天仙能赐福给蛆虫。那些被杀的众生,很多都是宿世杀生祭神,喜欢吃肉的人,来偿还当初杀生的果报。可是一些愚痴的人,一听说要杀生祭神,便欢喜踊跃,以为这是积福的事。却不知道自己将来变成这些生命,被人杀的时候,有口不能言,没有办法逃脱啊。况且作为一个深入佛法,受佛大戒,终生吃素的出格高人,平白无故地诬蔑佛菩萨贪图肉食,并且杀害无数的生命来祭祀。这样违背天理、诬蔑圣贤的大罪,更要生生世世都做这些被杀的动物加以偿还,难道不是非常悲哀的事吗【杂著】四六
译文:世人有病,或有危险灾难时,不知道要念佛修善,却妄想祈求鬼神,致使杀害生命拜祭,业报上又加重恶业,实在可怜。人生在世,凡遇到的境缘,大多由宿业造成的。既然有病苦,就要念佛修善,对自己的宿业进行忏悔,业力消除,病自然就好了。那些鬼神它们自己还在业海中呢,怎么能替人消业呢?即使有大威力的正神,他的威力和佛菩萨比起来,简直是萤火和日光相比了。作为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,而向鬼神祈祷,就是邪见,就是违背佛教,这一点不可不明白。又因为一切众生都是过去世的父母,未来的诸佛。理应戒杀放生,爱惜它们的生命。千万不要依从世俗的知见,认为供奉给父母美味的肉食就是孝。那些没有听到佛法的人,不知道六道轮回的事理,错领会了孝的含义,尚且情有可原。如果是已经听到佛法的人,杀害过去世的父母亲属,以此来奉养现在的父母,以及祭祀等,这样做岂止不是孝,简直就是大逆不道。所以那些心胸豁达、学识渊博的人,由于听闻了佛法的真实义谛,都不肯按照世俗的权法行事。因为这种权法,是随顺世俗人迷惑颠倒的情执而设立的,并不是如来透彻洞察三世因果的道理可比拟的。【书二】五九
译文:在各种恶业中,唯有杀业最重。普天下大概没有不造杀业的人。即使一个人一辈子没有杀过生,但每天吃肉,也等于天天杀生。因为不杀生绝对不会有肉吃,所以屠夫、猎人、渔夫都是为了供给别人吃肉而代他们杀生的。吃肉吃素这一关,实在是世人升沉、天下治乱的根本,不是件小事情。如果有人爱惜自己的身体,推而广之也爱护普天之下所有人民,想让他们长寿安乐,不遭受意外灾祸,就应当戒杀吃素,这才是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微妙的方法。因为一切众生的一念心性,与佛没有两样,与我们人类也没有什么区别。只是因为宿世的恶业才堕为异类。我们本应对它们生出大怜悯心,怎么可以任意地杀害吃掉它们呢?世人受习俗的影响,常把杀生吃肉作为乐事,却不想想那些被杀的动物,它们的痛苦怨恨是什么样的。人们把恃强凌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,然而一旦战争发生,人与动物被杀的情景何其相似。他们会烧掉你的房屋,奸淫你家的妇女,掠夺你的钱财,剥夺你的生命,你还不敢说一句难听的话,因为你的力量太弱根本就不能与人家相比。众生之所以被杀也是因为力量不够,假如它能够反抗的话,一定会马上就把这个人吃掉。人为什么不在自己受苦的时候,也为众生设想一下呢。动物和人一样都贪生怕死,我们人类既然是万物之灵,理应与天地合二为一,使那些鸟兽鱼鳖各得其所。怎么忍心杀害它们的性命,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?由于人们的杀业太坚固,以致发生刀兵之劫这样的人祸,以及水火旱涝、饥荒疾病、风吹地震、海啸洪水等天灾接连不断。好比世人过年送礼一样,我送给他,他送给我。绝对没有给别人送了礼,他不回送我,或是别人给我送了,我不回送的。即使有这种情况,一定有别的因缘相互抵消了,绝对不会超出往来报复之外。上天的赏罚也是这样,何况人的报复呢?所以《书》中说:“做了善事,会有各种的吉祥,做了不善的事,会有各种灾殃降临。”《易》中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天道喜好偿还,没有不来而不往的。想要免受恶果,要先断恶因。想得善果,要先种下善因。这是天理人情的至谊也。【杂著】六